前言
工業遺產保護的理念與實踐起步于歐洲,尤其是西歐地區。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于工業革命孕育的歷史遺跡和技術見證開始受到重視,各國陸續建立了完善的法律體系、行政管理制度以及資金支持體系,用以甄別和保護這些具備歷史、科學和藝術多重價值的工業資產。
1978年在瑞典召開的第三屆國際工業紀念物大會上,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TICCIH)宣告成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致力于促進工業遺產保護的國際性組織。2003年7月,在俄羅斯召開了TICCIH第十二屆大會,會上通過了《下塔吉爾憲章》,該憲章是有關工業遺產保護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國際憲章。國際上成功的工業遺產活化與再利用項目開始在世界各地出現,如德國魯爾工業區、英國倫敦原巴特西發電站、美國紐約高線公園等,它們的成功也使工業遺產保護和再利用得到更多曝光和理解。
美國紐約高線公園
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原巴特西發電站)
上海工業遺產保護實踐
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上海也是較早認識到近代工業遺產價值并對工業遺產進行保護利用的城市。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的整體保存情況較好,在五批優秀歷史建筑中的64處工業建筑中,出現了較為多元的再利用模式,其中10處改造為博物館,10處改造為創意產業集聚區,8處做商務辦公用途,8處做商業用途[1]。
放眼上海,近年來也有許多工業遺產傳承與再利用兼顧的成功案例。如原工部局屠宰場被改造為1933老場坊文化創意場所,原祥生船廠舊址改造為包含劇院、商業的時尚藝術中心。徐匯濱江沿線的原龍華機場機庫改造為余德耀美術館,原上海水泥廠舊址片區整體煥新升級為Gate M西岸夢中心。楊浦濱江工業帶綿延5.5公里,包括原國棉十七廠、上海海煙機修廠倉庫等在內的近26萬平方米的工業遺產經過修繕改造更新、產業創新升級、文旅融合發展,完成了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的轉型。
原祥生船廠舊址改造為1862時尚藝術中心
原上海水泥廠改造為Gate M西岸夢中心
經過上海多年來在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實踐,業界也總結形成了一些設計經驗。
一是保障結構安全
工業建筑的初始建造目的是為了滿足工業生產的需要,與民用建筑有較大不同。設計中應結合房屋檢測的結論及未來適用需求設定最合適的功能,并進行針對性的結構加固。
二是保留歷史痕跡
在遵循“真實性”、“可逆性”、“最小干預”等設計原則的基礎上,也應理解工業建筑與外灘老大樓、花園洋房這類建筑遺產的不同,在保護修繕中控制干預程度,適度保留工業遺產的滄桑感和工業美。
三是靈活運用空間特點
工業建筑空間往往高大且勻質,在設計中應根據未來不同功能需求,充分利用工業建筑空間的可塑性,創造亮點空間。
四是精細管控設備設施
當建筑功能從工業向民用轉變,對空間舒適度的要求往往也隨之變高。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照片渲染建模、BIM等技術手段協助工程全過程,尤其是機電系統和設備設施的設計和實施。
雙城工業遺產煥新記
上海的設計企業近年來持續探索實踐,不僅在上海完成了一批工業遺產的活化和再利用,隨著全國范圍內城市之間城市更新工作的研究與實踐交流,上海經驗與地域特色融合,形成了許多精彩的案例。本期將聚焦瓷都,看上海智慧與景德鎮城市更新工作的匠心結合,如何激活瓷都產業基因,為工業遺產的在地化更新探索出一條跨文化聯動的創新路徑。
申城智慧
上鋼十廠冷軋帶鋼車間舊址(下稱“上鋼十廠”)位于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街道,始建于1956年,歷經多次擴建和改造,是上鋼十廠唯一留存至今的廠房,也是上海國營鋼鐵廠中距離市中心最近的一處,于2014年被列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紅坊”藝術社區入駐,上鋼十廠廠區經過改造后陸續集聚了上海城市雕塑中心、民生美術館等一系列藝術機構,形成了當時上海最具藝術活力的公共文化空間。2017年,運營了近10年的紅坊社區正式謝幕,同時也在融僑集團的入駐下開啟了新一輪的更新,改造后煥新升級成為融僑ROJO藝文空間,提供多功能的文化展覽、藝術活動和公眾活動場所,已向公眾開放。
修繕前
修繕前鳥瞰
上鋼十廠冷軋帶鋼車間舊址修繕后
瓷都匠心
景德鎮依托瓷土礦資源和昌江的水路運輸條件,在建國后陸續建成了“十大瓷廠”,成為了中國瓷都,也曾被英國學者李約瑟評價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城市”。
景德鎮“十大瓷廠”分布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
為民瓷廠一號成型車間(下稱“一號廠房”)位于景德鎮市珠山區新廠路,始建于1958年,曾為瓷器生產的成型車間。在世紀初的城市經濟轉型中,由于產業調整日漸衰敗,廠房也逐漸停產閑置。2019年,為民瓷廠片區啟動了整體改造更新,一號廠房也將從原有的廢棄廠房轉變為集合商業、展示、娛樂多功能復合的城市“活力工廠”。
一號廠房改造前鳥瞰圖
一號廠房改造后鳥瞰圖
雖然兩處工業建筑的保護等級、空間類型和未來功能都不盡相同,但是設計師在實踐過程中都踐行了相同的工業遺產再利用的設計原則,并根據建筑各自特點,形成最適應其現狀和未來使用的設計策略。
參考文獻:
【1】曹永康,竺迪.近十年上海市工業遺產保護情況初探[J].工業建筑,2019,49(7):16-23.